为提升教师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2025年4月2日下午,环境与生命健康学院在至精楼310会议室举办了主题为“数学模型在水环境中的研究与应用”及“亚洲特有种—舌状叶镖水蚤的谱系地理学研究”的科研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徐颢溪主持,陈莉苹博士和张晓莉博士主讲,现场各专业教师互动热烈,跨学科交流成果显著。
讲座上半场,陈莉苹系统介绍了数学模型在水环境研究与应用,内容涵盖五大板块:1. 水环境模型概述:从基础理论出发,阐述水环境模型的分类、发展历程及核心作用,为后续研究提供框架支撑。2. 机理模型创新:Lattice Boltzmann模型的应用:以理想弯曲算例和深圳龙华河实际场景为例,展示该模型在复杂水流模拟中的高精度与适应性,为水动力研究提供新工具。3.环境业务数据的算法开发:探讨如何利用环境监测大数据构建分析算法,提升水质评估与污染溯源的效率。4. 大数据与机理模型的耦合研究:以铁山港动态水环境容量项目为例,介绍融合大数据驱动的模型优化思路及阶段性成果,凸显跨学科方法优势。5. 模型应用案例展示: 通过Mike11夏阁河流域洪水模拟、SWMM+MIE11中山水体综合治理、MIKE21防城港排污规划等实例,生动呈现模型在工程实践中的价值,为横向与纵向项目拓展奠定基础。
讲座下半场转向微观生态领域,张晓莉介绍了聚焦分布在我国的亚洲特有种——舌状叶镖水蚤的谱系地理学研究。作为热带亚热带水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其种群动态直接反映环境变迁的影响。研究通过分子生态学手段,解析了该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遗传多样性、种群历史动态和传播路径,揭示了不同地理种群间的分化与基因交流模式。张晓莉指出,这项研究不仅为理解物种起源与适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评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生生物的干扰效应建立了科学框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启示意义。
两位博士在讲座尾声均对自己的下一步科研计划进行汇报,包括横向和纵向项目,与会教师就模型参数优化、遗传数据分析方法等展开热烈讨论。徐颢溪在总结中表示,本次讲座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广度,展现了科研创新中“理论建模-技术开发-应用落地”的闭环思维,为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提供了宝贵借鉴。(文/程雷 图/张娜)
初审:张晓晴 预审:刘磊 审核:郝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