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是躺在舒服的床垫上
拿起手机,浏览热点新闻、刷刷短视频
打打小游戏、回复聊天消息,翻阅朋友圈
……
等精神困顿、眼睛疲累之时,才想着该睡觉了
如果你是开着灯、坐着干这些事,倒也未尝不可。但如果你是关了灯,躺着干这些事,很容易导致眼干、眼涩、眼疲劳、近视加深……除此之外,还会有一个“小偷”悄无声息地找上门来……
这个“小偷”就是 青光眼
2025年3月6日是第十八个“世界青光眼日”,
今年的主题是:“共管慢病青光眼,留得光明恒久远”。
青光眼被称为“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眼病”,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高达2%,相当于每50人中就有1人面临视力被悄悄“偷走”的风险。更令人警惕的是,青光眼并非老年人的“专利”,从婴幼儿到青壮年都可能患病,且多数患者早期毫无症状!
青光眼是什么病?
青光眼的主要特点是特征性的视神经损伤和进行性的视野缺损(视野缺损是指眼睛看到的范围变小)。
它通常与病理性眼球内压力升高有关。眼球内压力病理性升高,会压迫视神经,造成眼球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害,从而导致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如果患者不及时接受治疗,最终可出现永久性盲且无法恢复。
夜晚关灯看手机为什么会招来青光眼呢?这就要从青光眼的成因说起了。
青光眼的直接成因是眼压过高!
我们的眼睛内部有一些液体叫房水,房水在后房产生,从后房流经瞳孔,再流到前房,然后从前房与瞳孔交接处的边边角角(房角)那儿流出去。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房水从进水口进入,从出水口流出。房水的这种流动,给其周边的眼睛附件、视网膜产生了一定的压强,这个压强就是眼压。
人眼的眼压如果维持在10-21mmHg的正常范围内,那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房水的流出受到阻碍,眼压就会升高,眼睛各部分附件受到的压强都会增加,可能会造成功能性上的损害。比如视网膜上的视神经长期承受高眼压,就会发生萎缩,视神经萎缩导致视神经不能正常工作,人的视力就会变差,视野范围就会缩小。
所以青光眼最直接的成因,是各种原因导致的眼压过高。
关灯玩手机可能导致眼压升高!!!
眼睛在昏暗的环境下,为了看清楚物体,瞳孔会自动张大,瞳孔是一个圆形的小孔,小孔外面是虹膜,瞳孔张大后,虹膜受到挤压,就都堆积在房水的出水口(房角)那儿了,于是房水的流出多多少少有些受阻。
所以完整的逻辑链是:关灯玩手机导致房水流出受阻,继而导致眼压升高,最后引发青光眼。
并非所有关灯玩手机的人,最后都会得青光眼。
假如有人的眼睛,前房面积比较大,那么房水流到前房后,虽然流出受阻,但是前房有足够多的地方来容纳这些“滞留”的房水,那么问题也不大。再比如有人的眼睛,房角那儿很开阔,那么虹膜就算堆积在房角那儿,也不会堵住出水口。
临床上发现,关灯玩手机、最后得青光眼的人,dafabet888的是那些前房面积小、房角又窄的人。但你如果不是特意去眼科做个检查,也不知道自己前房面积大还是小、房角宽还是窄。
之前一直关灯玩手机都没事,突然有一天晚上,急性青光眼就发作了……
青光眼早期有哪些症状?
青光眼是以视乳头萎缩及凹陷、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视神经供血不足是其发病的原发危险因素。
当青光眼发作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典型症状:
眼睛疼痛,有时还会伴随头痛;
用手触摸眼球时,会感觉比平时更硬;
出现“虹视”现象,比如看灯泡或其他发光物体时,周围会出现彩虹似的光环;
视力不明原因地下降,或者发现看东西的范围变小了。
“我的父亲觉得眼球胀疼得要爆炸,还头疼、恶心,医生说是青光眼!可我的母亲眼睛不红不疼,医生也说是青光眼,青光眼到底是什么症状?”
不同类型的青光眼表现并不一样。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是眼科的急症之一,它症状明显,可以出现剧烈的眼部疼痛、突发的视力下降、眼睛发红、畏光流泪、在灯光周围看到彩色光晕(虹视)等。除了眼部症状,还可能有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表现,需要立刻到医院进行处理的。
而有的可能是早期青光眼,多数开角型青光眼或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可以没有眼痛、视力下降等任何不适症状,通常是在接受体检或因其它症状查体时才发现。
两大常见类型
1.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占60%~70%,早期无症状,常因体检发现。
2.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突发眼胀、头痛、视物模糊,易被误诊为偏头痛或肠胃炎。
但没有症状不代表没有对视神经产生损害,很可能不知不觉中看东西的范围已经在逐渐缩小,等自己察觉到看物体的范围缩小,甚至成为管状视野(像通过管子看东西)或视力明显下降时,往往已经是晚期。这种青光眼更像是“光明小偷”,在悄无声息中把视力偷走了。
急性青光眼危险!慢性又隐匿
青光眼与白内障、黄斑变性被列为三大类致盲性眼病,根据患者年龄,青光眼可分为先天性青光眼(0-10岁)、青少年青光眼(11-35岁)、成人青光眼(35岁以后)。
其中成人青光眼占据绝大多数,成年青光眼的发病年龄又多在45岁以上,但近年来也有年轻化的趋势,比如前面说的,经常夜里关灯玩手机的年轻人,就加大了得青光眼的风险。
按照发病的进程,青光眼又分为急性青光眼和慢性青光眼。急性青光眼是很危险的眼病,发病表现是突然头疼,眼睛疼,眼睛发红充血,看东西很模糊,像隔着一层雾,看灯光时周围出现彩虹圈,畏光,流泪,还伴有恶心、呕吐。
急性青光眼一旦发作,进展极快,最快在24-48小时内就可完全失明。而且急性青光眼会反复发作,逐渐转为慢性青光眼,最终走向视野缺损和失明的结局。慢性青光眼则具有高度隐匿性,患者自身毫不知情,甚至从未听说过青光眼这种眼病。等到眼睛的症状很明显了,去医院检查才得知,不过往往这时候也已经晚了,青光眼已经进入中晚期,耽误了治疗。
01
早期隐匿症状:
轻度眼胀、鼻根酸涩,休息后缓解(易被忽视)。
夜间看灯光出现彩虹样光晕(虹视现象)。
02
进展期表现:
视野缩小(如走路常撞到门框、上下楼梯踩空)。
视力模糊,尤其是侧方物体难以察觉。
03
急性发作征兆:
剧烈眼痛伴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骤降。
哪些因素容易诱发青光眼?
青光眼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常见的包括:
不良生活习惯:长时间用眼、情绪波动(如经常生气或焦虑)、心理压力过大等;
高度近视:近视度数超过600度的人群中,约有三分之一可能伴有或发展成青光眼;
眼球结构异常:比如前房较浅、晶状体较厚或眼轴较短,这些都可能影响房水循环,导致眼压升高;
遗传因素:如果父母或其他直系亲属患有青光眼,患病风险会比普通人高出6倍;
年龄和性别:原发性青光眼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两种。开角型多见于30岁以上人群,无明显性别差异;而闭角型则多发生在45岁以上的女性中。
长期用激素、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疾病或药物可能诱发青光眼。
如果患有全身性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一定要妥善控制病情,并且定期检查眼部情况(一年一次)。
青光眼就好比一辆没有倒车档的车,虽然不能倒车、无法治愈,但可以减速、可以刹车,绝大多数青光眼患者都可以通过积极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把眼压降到正常范围,保护视神经,保留良好的视力和视野。
3月6日是“世界青光眼日”
不只这一天,平时我们也要格外爱护眼睛
当出现眼睛不舒服的症状时,
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减少青光眼和其他眼病对眼健康的危害!
END
让我们携手同心,关爱视力健康,点亮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