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6月26日至7月2日,由校级团学干部组成的“‘泾’彩绽放,青心筑梦”暑期“三下乡”实践团紧密围绕学院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创建目标和学院“1133发展战略”,在泾县桃花潭镇开展了校地共建“四大行动”——“青春铸魂”“青春强基”“青春护航”“青春赋能”,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广阔天地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坚定理想信念,锻造先锋青年,青春铸魂“在路上”
实践团在泾县桃花潭镇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主题开展了庆祝建党102周年系列活动。在龙潭村村委,指导教师以“思政+艺术+朗诵”的形式,用“家常话”诠释“大道理”,为当地村民讲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党课;在王稼祥故居纪念馆,团队成员将对王稼祥革命事迹的认识理解融入“微团课”,用“青言青语”生动阐释王稼祥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光辉一生;在文化中心,全体师生倾心打造“青春心向党,奋进新时代”文艺汇演,呈现了一场文化视听盛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精神动力,切实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实践团成员走村入户,重点走访慰问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参战老兵、泾县文明家庭、龙潭村上任党支部书记,在走访调研中聆听老兵故事,学习先进事迹,感悟乡村振兴。全体同学面对团旗,立下铮铮誓言,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磅礴青春力量。
厚植传统文化,铸就非遗品牌,青春强基“在路上”
实践团在泾县中国宣纸文化园成功举办“穿汉服、秀直播、访非遗”活动,同学们着汉服、行古礼,带领现场观众穿越千年,走进宣纸——追寻千年的文化传承。展演活动后,实践团走进宣纸制作车间,学习调研宣纸制作过程,揭示宣纸的前世今生与营造技艺,感受非遗文化魅力。实践团与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油布伞制作技艺传承人郑国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访谈——油布伞的保护与传承之道。郑国民师傅谈到他理解的“匠心”,即在技术上要精益求精,在精神上要耐得住寂寞,在工作上要自我加压。同学们纷纷表示,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要守正创新,潜心学艺,切身继承和弘扬好工匠精神。
实践团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实际行动守匠心、护传承,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非遗技艺“潮”起来,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走入生活、走入大众、走入市场,深入推进非遗传统文化与文旅创新发展的有机融合。
五育融合发展 ,双向协同培养,青春护航“在路上”
为引领广大青少年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护航青少年儿童全面健康成长,实践团在桃花潭镇中心学校开展“五色花”课堂公益项目。实践团师生们通过开展阐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与中国少年先锋队之间的关系以及红领巾的佩戴方法,点亮少先队员的精神底色;守护生命安全,预防溺水情景表演,筑牢青少年防溺水安全屏障;同讲普通话,增强青少年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意识;讲授折纸艺术,培育青少年艺术素养;武术教学,强化青少年体育工作,助力青少年儿童向阳成长。
整堂课理论知识讲解通俗易懂,游戏互动环节欢声笑语,既提升了实践团成员的技能素质,又让青少年进行了一场深度的职业启蒙体验,通过“五色花”课堂聚焦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让花朵更“更艳”。
点染绿水青山,绘就大美乡村,青春赋能“在路上”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dafabet888: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助力地方切实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践团分为五组开展了“乡村换新颜,文旅振兴路”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同学们围绕桃花潭镇文旅产业、生态文明建设、社情民意、电商直播、拥军优属等,挨家挨户开展社会调查研究,深入挖掘当地自然、文化、农业、旅游等经济发展资源,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实践团从旅游体验、旅游特色、旅游线路规划、旅游文化内涵等方面探究以桃花潭景点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建设的发展现状。同时,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垃圾清理等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为青山增绿、为乡村添彩。
乡村振兴,青年学子一直“在路上”。“‘泾’彩绽放,青心筑梦”暑期“三下乡”实践团在这场青春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中,坚定理想信念,勤于真抓实干,练就过硬本领,勇于担当作为,奋力投身于基层建设中,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大显身手、大展作为,唱响了一曲动人的“青春之歌”,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精神风貌!
“‘泾’彩绽放,青心筑梦”暑期“三下乡”实践团系列实践活动受到了省、县级等多家媒体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美誉度。(团委 范海宁 秦杨 蒯月亭 吕玥 马克思主义学院 阚言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