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部门动态
  • 2025-07-07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dafabet888:“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艺术与创意学院主动承接了宣城市发布的“校地携手,智慧宣城”任务,组建了“艺起兴农,泾致未来”实践团队。6月30日至7月4日,这支由师生组成的队伍以青春为笔,聚焦红色文化传承、非遗技艺保护、产业经济发展、乡村教育服务四大领域,以青春智慧与热忱,躬身实践探索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有效路径,完成了一场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温度的实践之行。一、云岭烽火照初心,红色基因的当代注解 1.旧址里的铁血忠魂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一幕幕场景,宛如时光的碎片,拼凑出那段激情燃烧、波澜壮阔的红色岁月。斑驳文物、泛黄影像,彰显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史诗。叶挺铜像广场的风声仿佛复刻着当年筹措抗战物资的铿锵足音,让青年学子触摸到红色精神的脉搏。2.烈士陵园的精神洗礼 青山不语埋忠骨,翠柏凝霜寄英魂。在皖南事变烈士陵园,蜿蜒“神道”串联起石阶上的英烈足迹,漫山苍翠裹挟着历史的厚重扑面而来。陈列馆内的泛黄家书、锈迹斑斑的军号与浸染硝烟的旗帜,让队员们在光影交错中读懂“以生命为炬”的民族担当,眼眶发烫的瞬间,青春誓言与历史回声同频共振。
  • 2025-07-07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dafabet888: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2025 年6月30日至7月4日,安徽职业技术大学“乡音传情?新声兴旅”普通话赋能文旅振兴实践团深入安徽省石台县大演乡,以五维实践体系构筑乡村振兴的青春样本。这支由校团委和文化与旅游学院遴选组建的志愿者队伍,将普通话推广作为破题之钥,在思想铸魂、语润乡野、匠心传承、产业赋能与校地协同的实践矩阵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思想铸魂:在红色基因与书香墨韵中锚定初心坐标实践团以理论学习为基石,在文字与历史中筑牢信仰之基。在石台县图书馆“硒阅?伴山腰”分馆,《习近平扶贫故事》读书分享会以“三进下党”“七到晋江”的鲜活叙事,勾勒出人民至上”的精神图谱,让青春理想与家国情怀在墨香中熔铸。“七一”当日,严家古村党旗下的沉浸式党课与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的红色讲解,将党旗的金色徽章转化为青年学子的行动自觉。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响彻红土,实践团完成了从理论认知到政治自觉的精神淬炼,让红色基因成为振兴实践的精神火炬。傍晚,实践团开展“青春育心”工程,带乡村儿童学唱红歌《映山红》,制作五角星风车,共绘五米“童心向党”长卷,让红
  • 2025-07-07
    凤栖沃土寻文脉,青衿载梦续鸿篇。淮水汤汤,润泽皖北沃土;鼓韵悠悠,传唱千载风华,6月30日至7月4日,安徽职业技术大学“凤韵红承 ‘遗’熠生辉”凤阳实践团,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之路。当实践团的足迹循着历史的纹路,踏上凤阳这片钟灵毓秀之地,文化的厚重与时代的脉搏在此激荡,非遗的璀璨与红色的炽热在此交融。实践团师生以赤子之心为笔、以实践足迹为墨,以文心叩问岁月,以赤诚对话文明,在历史的褶皱里探寻文化基因,于时代的浪潮中书写青春诗行,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对话“历史长河” 赓续“忆”往开来的奋进力量凤阳寻迹,遗韵流芳。斑驳的城墙镌刻着岁月痕迹,飞檐斗拱间流淌着历史的韵律。实践团成员踏着时光的辙印,漫步凤阳街巷,仿若踏入一卷徐徐展开的千年长轴,探寻钟离古国的兴衰密码,领略凤阳明中都“规制之盛,实冠天下”的磅礴气象,抚摸着城墙粗糙的肌理,指尖传来的不仅是历史的厚重感,更是跨越时空的文明回响。穿梭于明中都遗址的苍苔古道,砖石斑驳处,镌刻着六百年前大明王朝的盛世风华,夯土残垣间,诉说着朝代更迭的沧桑故事,恍若窥见朱元璋“命天下名材至京”营建帝都的宏大叙事。钟楼飞檐下的铁马依旧
  • 2025-07-07
    6月30日-7月4日,安徽职业技术大学“艺创兴农 和美乡村”长丰实践团走进长丰县水湖镇费岗村,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艺术创作与文化传播为纽带,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与文化动能。 家风文化,彰显费岗特色实践团成员以费岗传统家训为主题,设计特色家风门牌,将传统家训以直观、鲜活的方式呈现给村民。这些独具特色的家风门牌,将传统美德与文明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视觉载体,不仅让村民在耳濡目染中深化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更以物化的文化符号重塑乡村精神风貌,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具象化的实践路径,为乡村文化振兴添砖加瓦。艺术彩绘,绘就乡村新貌成员们利用废旧物品,以艺术化方式为村民改善了“树下议事‘’、中心广场等乡村空间,以“旧物焕新” 为切口,推动乡村人居环境品质升级,使乡村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焕发独特魅力。同时还根据房屋的建筑风格和周边环境,精心设计美化方案,运用墙绘和装置设计,提升了乡村的艺术审美,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美育种子,艺术滋养童真实践团走进费岗小学,精心组织艺术美育手工活动,围绕艺术美育开展“童心向党 巧手筑梦”系列活动。“家风
  • 2025-07-07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投身“大思政课”实践,深度融合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在实践中接受思想洗礼、增长能力才干、贡献青春力量,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7月1日至5日公共管理学院团总支与建筑工程学院团总支在院团委的指导下共同组建“红薪筑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共15名实践队员在指导老师周安琪、孟飞龙的带领下,赴芜湖市湾沚区六郎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铭记岁月温度:历史丰碑与人间烟火的情感共鸣红色精神的传承在实践中有着深刻的体现,它融入历史的丰碑与人间的烟火,引发着强烈的情感共鸣。实践团队走进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为烈士墓碑擦去尘土时,指尖触碰的不只是冰冷的碑石,更是历史的厚重。默哀仪式上,风吹松柏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安宁,让师生们深刻体会到信仰与牺牲的力量,感受到指尖触碰的信仰重量。在与老兵周满德的访谈中,参加过越南战争的周老用布满沟壑的双手比划着烽火岁月,平静叙述里的炮火记忆让成员们热泪盈眶。教科书上的历史在此刻化作了血肉筑成的精神丰碑,成为照亮前行路的信仰之光,这是沟壑掌纹里的历史回响。实践队员们还自编自演“渡
  • 2025-07-07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外国语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智慧财经学院在校团委的指导下共同组建“含章承韵 山启新声”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于6月30日至7月4日赴马鞍山市含山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文化传承开新局青春聚力启征程6月30日,实践团在陶厂镇含山美术馆举行启动仪式。陶厂镇组织委员何佳伟对“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从区位交通、人文历史、经济发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陶厂镇近年发展情况,并表示将全力支持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实现资源共享、协同育人。实践团成员薛涵代表全体成员发言,表示将珍惜这次宝贵的实践机会,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启动仪式后,实践团成员们在含山美术馆内展开观摩交流活动。大家驻足于一幅幅美术作品前,感受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艺术魅力,并就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创新模式展开研讨,为后续实践奠定坚实基础。凌家滩前寻古韵运漕镇里探新声7月1日,实践团走进凌家滩遗址博物馆,通过总序、鉴往知远、玉耀长河、文明互鉴4
  • 2025-07-07
    炎夏七月,热浪席卷徽州大地。安徽职业技术大学“萤守非遗智创未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怀揣“匠心怀德入职场,报党报国报家乡”的信念,深入“中国徽墨之都”歙县,在持续40度的高温炙烤中,完成了五天四夜的非遗探寻与守护之旅。团队以“一静一动”两条实践脉络,在古墨馨香与鱼灯跃动间,将书本知识化为躬身实践的汗水,为非遗传承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静水深流,匠心淬炼古墨砚魂 “静”线引领团队走进百年胡开文墨厂与徽州歙砚博物馆。松烟缭绕的制墨车间里,学子们屏息凝神,观摩古法制墨的繁复工序,体悟“轻胶十万杵”中沉淀的千年匠心。博物馆内,形态万千的歙砚无言诉说着“石不能言最可人”的境界。同学们执笔细描砚上纹饰,每一笔都是对“静中匠心”的虔诚摹写。深度对话徽墨国家级传承人周洪美、歙砚省级传承人胡水仙,大师们坚守一生的故事,让抽象的“传承”化为血肉丰满的精神火炬,照亮青年前路。鱼跃灯舞,青春点燃千年古艺 “动”线直抵古村瞻淇。学子们跟随非遗传承人,从山野砍竹起步,全程参与鱼灯骨架扎制、宣纸裱糊到彩绘点睛的诞生历程。汗水浸透衣衫,手上留下竹刺的痕迹,但专注的眼神始终未变——这是青春对传统技艺最质朴的致敬
  • 2025-07-07
    为响应时代号召,引导青年学子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将课堂所学融入火热实践,6月30日至7月4日,由轨道交通学院与现代商务学院17名师生组成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安徽省太湖县,开启了一场深度感知地方高新产业脉动、倾力服务乡村振兴、沉浸体悟和美乡村建设的实践征程。“膜”力小镇探前沿,青春赋能新动能6月30日,团队来到太湖县膜都小镇。在安徽富印新材料、太湖金张科技、安徽泓冠光电等高新技术企业,同学们跳出书本藩篱,深入车间产线,直观触摸功能膜材料与光电显示尖端科技的蓬勃脉动。企业技术骨干与管理层倾囊相授,详解岗位职责与行业前沿,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产业视野,更点燃了投身科技强国事业的热情。这趟产业认知之旅,成为一堂生动的“科技报国”思政大课,坚定了大家夯实专业基础、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心。红色沃土寻初心,廉洁清风润心田7月1日建党节当天,实践团踏上追寻红色足迹、涵养廉洁品格的征途。在刘畈乡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旧址,泛黄的文件、斑驳的武器诉说着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烽火岁月,成员们齐诵革命诗词,在峥嵘历史中感悟信仰力量。移步牛镇镇太湖县廉洁文化馆,“光辉历程”“警钟长鸣”等展区